午夜小视频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教授来我院开展“中国化宗教学叁大体系建设”学术讲座

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网讯(通讯员 曹承冠)7月5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原所长、中国宗教学会名誉会长卓新平教授应邀在武汉大学振华楼B214作题为“中国化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为第五届武汉大学全国宗教学博士生学科论坛系列讲座之一,由午夜小视频在线黄超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众多师生参加。

讲座中,卓教授围绕“中国化宗教学叁大体系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强调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他指出,中国宗教学首先需要确立自身的基本概念与范畴框架,构建具有文化主体性的学术话语体系。这不仅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国际学术界通行的理论语言和分析工具,更需要从中国文化语境出发,深入挖掘“宗教”这一概念在汉语传统中的思想资源,推动“汉语宗教学”的原创发展。

对于学术体系的构建,卓教授强调,应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宗教学自现代学科以来所形成的多样研究方法,通过“扬弃”式的吸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创新路径。他提出,应在坚持唯物史观与辩证思维的前提下,发展宗教作为“人文宗教”的理解维度,深化宗教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术关联,提升宗教学研究的思想深度与解释力。

在谈到学科体系建设时,卓教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宗教学的发展历程,指出宗教学学科体系的规范化、系统化仍处于建构阶段。针对当前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跨学科整合不充分等问题,卓教授提出,要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维度推动宗教学学科体系建设,增强学科定位的理论自觉与实践导向,努力将宗教学建设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最后,卓教授特别强调,构建宗教学叁大体系,关键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的中国化学术体系。

在总结发言中,黄超教授高度评价了卓新平教授的讲座。他指出,卓教授的报告既有深邃的理论视野,也紧扣现实问题,系统阐释了中国化宗教学建设的理念与路径,对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视野开阔,既彰显理论高度,又回应现实关切。现场师生积极提问,与卓教授围绕宗教中国化、宗教学理论创新等话题展开热烈交流。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宗教学博士生及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与思想启发。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